孙以 欣 孙氏杂谈 2025年04月16日 09:38 山东

关于乐安孙氏通谱的撰修历程(分几个时段)
1、在二十世纪80年代,随着孙髌故里的考证和确认,鄄城孙老家孙氏族谱的问世和髌公影像的献出,不少学者和孙氏后裔就开始了对孙氏族谱的收集和整理,伴随着各地孙氏族人进行家谱的续修,广大孙氏族人就渴望能撰修出一部全国统一的族谱以达到族源清晰、世系分明、长幼有序、伦理不乱的目标,族人的这种期盼就成为全国乐安孙氏通谱撰修的思想基础,各地保存和新修的支谱及出土的文物又为通谱的撰修提供了丰厚的史料。两千年五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族谱开发和利用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发表了“要把族谱撰修成姓氏文化史”的论文,受到与会者的认同。海内外孙氏族人也对“孙氏通谱”的撰修给予关注和支持,如爱国侨胞孙穂芳博士对我选修的“孙氏通谱”首卷草稿进行了过目修正。(此书出自2004—2005年,05年在鄄城卖60元一本200页卖掉了2本,送孙穂芳、我等4本,抄者注)福建远谋先生也写出世系源流考,家达先生对古乐安遗址的确定也考证了文献。(古乐安遗址是国家考古学家考证,遗址在广绕草桥已出土的文物,不知家达先生又考何处、何时出土。抄者注)所以我们今天完成的“乐安孙氏通谱”是集大成而成谱的,是好多学者、族人为“通谱”的撰修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这是我们不能忘记的。
2、“通谱”的具体准备应是1999年鄄城孙髌文化节开始,(开始时间是对的,但没开孙髌文化节,孙髌文化节是2004年首届)孙髌故里定位以后全国政协和省政协及菏泽地区非常重视这一文化基地的建设,投资俢建孙髌纪念馆和各军界政界人士题写的碑林,海内外宗亲汇集鄄城祭祖省亲,借此成立了乐安孙氏宗亲联谊会筹委会,由鄄城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秀芝(时任县宣传部部长)任孙髌文化研究会会长(该会成立于1992年抄者注)孙氏宗亲筹委会由孙志一任主任,由福建省远谋、费县以欣、湖南楚本、沈阳寿山等人组成,(孙老家村支书孙明豪任秘书长,抄者注)并开始了孙氏文化的联谊活动。
3、2003年5月,山东鄄城孙髌文化国际旅游节,(是2004年9月22日,抄者注)来自国内外孙氏宗亲汇集一堂祭祖省亲,正式成立“孙氏宗亲联谊会”著名爱国侨胞孙中山的孙女孙穂芳博士任名誉会长,孙志一为会长,以欣、远谋为副会长,(孙志一去世后,孙秀芝为会长,鄄城副会长有孙学法、孙宜昌,秘书长孙继灵,抄者注)同时成立了“通谱撰修筹委会”由秀芝、志一、远谋、以欣、寿山、学法等人组成,着手撰修“通谱”的准备工作,并由忠钦执笔草拟了纲目。
4、2005年在鄄城孙髌文化节之际,正式成立了乐安孙氏通谱撰修委员会,由以欣、家达、发全、远谋、学法、立东、立富、孙浩、寿山、政桥、兆彪、经福、立友等人组成,(撰修委员会还有孙玉仓、孙兴民,定谱名为“中华孙氏通谱”,同时成立了全国孙氏家族活动中心,孙以欣任主席、玉仓为秘书长,抄者注)同时并开始征集史料,查史考证,而后由于种种原因工作进展不快,直到2007年山东惠民孙子文化节期间通谱编写人员受到惠民县孙子文化研究院的热情接待,并表示为通谱的撰修提供方便,孙兵副院长也积极投入通谱的撰修工作中。(孙氏家族自2006年春学法、经福、经星、福刚四人去惠民见到孙兵定下当年9月份参加孙子文化节,在文化节上进行了祭祖仪式,会议期间定下加紧修谱工作并做了安排,全国(鄄城)孙氏家族活动中心与惠民孙子文化研究院发了文件,2007年文化节发谱,并收通谱征订费100元,双方加盖了公章,可一直没有进展,在孙学法多次到惠民协商,在此情况下与07年6月12日在惠民召开了有孙学法、玉仓、孙兵、以欣、家达、家斗、裔田、增秀、孙敦品、发全、立富、寿生、礼生、保浪、政桥、经福、经星等人参加的修谱会议,此次会议再次确定有以欣为主编,玉仓、发全、寿生、政桥为副主编,学法、经福为外联,收集材料,2007年9月惠民孙子文化节会上发出“中华孙氏通谱”研讨稿,并在12人同意2人弃权3人反对的情况下做出了增加顺、机、操三世。学法将所有收集材料送到惠民孙子文化研究院,直到8月底学法多次去惠民也没办成,9月1日学法去惠民把全部资料又拿回鄄城,印了70本没来得及校对的“中华孙氏通谱”研讨稿,9月12日在惠民孙子文化节会上发给了与会宗亲。抄者注)此时对撰修委员会进行了调整充实,(也就是推翻了鄄城与惠民07年6月份所定撰修委员会,于10月份公布了惠民自建的也就是以家达为主编的已出版的“乐安孙氏通谱”撰修委员会,开始了分裂,抄者注)制定了实施方案和目录,并确定了一条主线四个重点的修谱的整体规划。所谓一条主线是以授姓始祖书公为一世,传承至今约九十年代人的世系图谱为主线。四个重点是三世祖武公、五世祖髌公、二十四世祖权公和近代中国革命先行者国父中山先生为核心,(2007年10月他们的无官的孙髌老祖还没出生)将乐安孙氏各支系根据史料和各地保存的族谱的考序及世系,进行考证联接与主要世系谱进行对接使乐安孙氏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并于2007年10月印发了续修乐安孙氏通谱公示,和为修谱致孙氏宗亲的一封信,(这时公布了他们的编委会名单,另立山头,为政府、为个人所用)正当工作刚刚有序进展时,编委成员中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
(1)关于通谱的名称:在2005年鄄城会议上已经确定“乐安孙氏通谱”,2007年惠民会议的会标也写得“乐安孙氏通谱”,现在有人提出改称“中华孙氏通谱”。(自2007年10月“乐安孙氏通谱”“中华孙氏通谱”两个组织已分列,两个名字已形成,不是现在有人提出改称“中华孙氏通谱”)
(2)有关五世祖髌公的世系要改为八世,髌公前加顺、机、橾三代。
对以上两个提议进行考证,多数成员认为我们编修的谱是以书公为授姓始祖是乐安孙氏,定名“乐安孙氏通谱”名正言顺(这是07年10月份惠民南京成立的编委会的多数成员)。关于髌公世系,我们依据正史和大多数孙氏支谱的记叙都是五世,只有少数支谱江苏的桃源、栗阳等有顺机操的记述,正如史学家李学勤教授在百家姓谱孙姓卷中提到的栗阳谱说髌公为八世仅是个例不足为据。所以我们在这次撰修的“乐安孙氏通谱”中髌公仍为五世祖。(这两个问题是在鄄城与惠民2007年6月份会议上定的,在惠民9月份发的研讨稿是“中华孙氏通谱”。以欣说的可能是他们后来自己的意见。)
今天问世的“通谱”其内容和思路都是按编委会制定的纲目有序进行的,并且在编纂的过程中始终把握以史为鉴,倾听来自各方面的意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考证,对“通谱”的内容不断的进行完善和补充。由于编委成员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家达、以欣几位主编不辞辛劳、不避寒暑、跋山涉水到各地核对史料、考查取证、填补世系断层,才使“通谱”更好地贴近历史,符合族情。我们初稿完成后几经修改请有关兵学家和学者给以指正得到他们的肯定。
我们今天让大家看的是“通谱”修正后的二稿,请各位宗亲审视,以求更加完善。
乐安孙氏通谱主编、书公七十八代孙、乐安孙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副教授:孙以欣
山东蒙阳孙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注:括号内是说明当时真正情况
|